近期腾讯众创空间与浙江卫视一块塑造的《我是开创者》这档创业真人秀节目,请来了一些都是较为成功的创业人士,其中包含一线大佬包含搜狗王小川、格力董明珠、凯叔讲故事的王凯等人,也包含小有收获的小创业人士比如拉钩网的许单单、小黑裙的王思明、朋友印象的魏志成等人,前者组成前浪队、后者组成后浪队,双方同意指定商业任务进行PK。
全民创业,万众革新这一口号过去一夜之间盛行在青年之间,在网络+的浪潮推进之下,好像天下遍地黄金,网上创业好似家常便饭般容易,但这场真人秀却为大家展示了残酷的现实。
残酷现实一,先天不公平,失败才是正常状态 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但就在节目第一集,前浪就易如反掌的把这类后浪给拍死。
本次的比赛抱着教学相长的态度,让已经坐稳江山的创业前辈可以多为后辈带来榜样与学习为主,没设置淘汰机制,并且他们更有超越胜负心的格局,因此大佬们在比赛中可以愈加沉稳与淡定,而后浪新人队却有着残酷的淘汰规则,因此在第一场的海底捞员工比拼中,后浪队求胜心切,最后急急忙忙乱成一团,最后也非常自然的败给了前浪队。
而这其中揭露的一个创业残酷真相是,创业本来就是一场不公平的竞赛,在围棋中一般高手会让小白先摆棋子,然后再下,而在真实的创业环境中,高手不只比小白厉害,并且棋盘上已经全是高手们的棋子,而小白们还需要继续与高手玩下去。
现实创业中,初创公司没资本,只有空闲,只能全体拼命去换取一线生机,而大佬们因为早已抓住了早期红利,百度、阿里、腾讯等这几座大山至少将来十年内江山不倒,有钱有资源,一旦看上某个范围,那样总是就能用更短的时间超越初创公司。
因此,在第一场比赛中,后浪队所表现出的急躁都是正常,由于他们每一个人全都命悬一线,而前浪大佬队则高枕无忧。
尽管第一集中的每一个后浪队员都很拼命,却依旧没胜出,作为队长的许单单不只首次带队伍失败,更是直接被淘汰出局,而这昭示绝大部分创业人士的宿命。
残酷现实二,资本垄断之下,一剑封喉 第二集两队的比赛是贩卖小零食,根据节目规则,假如任何一家臭豆腐拿货不足200元那样就宣布失败,但臭豆腐只有一家店在卖。
后浪队最早发现了这家店,本来计划买下所有臭豆腐,但前浪队随后到场双方开始争执最后互相妥协。
在真实的创业环境中,这场争执肯定以价高者得的方法结束,不或许会有妥协,出钱最多买下臭豆腐的那队取得比赛,正所谓有钱者事竞成。
目前已经是一个资本年代,资本的流通速度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在传统的商业世界大家看到,开创者一直含辛茹苦的做企业,每赚到10分钱就要拿出9分钱继续投入到企业生产中,一点一点的把企业做到大。
而现在如此的故事正在愈加少见,资本正在用最快的速度创造垄断,进而追求最大收益,在这个年代,除去需要创业人士自己能力以外,更要紧的是其筹资能力,当年阿里巴巴决定给快的注资开启与滴滴的补贴大战时,其他普通创业人士的命也就寿终正寝,过去领先的摇摇打车正是由于错过了阿里的注资而彻底告别历史舞台。
在一个真的的风口面前,错过筹资就等于死亡,回看当今的网上创业,胜者的舞台最后也成为了资本的舞台。
残酷现实三,速生也速死,无人可以安全 第二集的零食售卖环节也很有趣,前浪队的董明珠将零食打包成43元的底价营销模式,期望以薄利多销的方法来卖出更多的商品,而后浪队则采取暴利模式,打包了69元的零食包。
在比赛早期,确实43元的底价模式让前浪队卖出了更多的零食了,销售量极为恐怖,而在此状况下后浪队采取了调整方案,其将售卖现场做成了套圈游戏,买家可以花10元钱玩套圈的游戏,这立即吸引了很多用户前来参与,同时又帮后浪队卖出了很多零食,而后浪队也借此反败为胜。
网络的最大特征是,不遵守既定规则者反而胜出,而遵守规则者反而会遭遇见危险。
举例,Airbnb刚刚起家时,对手Craigslist有着其羡慕的用户资源,但Airbnb并没安安分分的在facebook、titter做运营投广告,而是直接在Craigslist发布自己身的信息,着让Craigslist头疼不已,需要不停删除这类信息,但Airbnb最后为自己创造了一群价值百万的种子用户,而Craigslist则开始走下坡路。
这其实也是巨头的危机所在,假如把自己比作是Craigslist,那样每个崛起的年轻企业都可能是Airbnb,潜藏在自己视线的盲区,因此BAT们才会这样焦虑的紧盯所有对手,不断投资。
那样小公司是不是在短期内超越对手之后,自己就能安全着陆一劳永逸了呢?答案又是相反的,网络正在让企业的平均寿命缩短,这是一个朝生暮死的行业,尽管大家都看到过不少一夜之间爆红的商品诸如魔漫相机、脸萌、足迹等等,过去获得过很大的成绩,但目前也籍籍无名,甚至过去如火如荼的twitter目前正落得一个无人想要回收的下场。
因此,在这个流动极为行业中,没一家公司是安全的,在短期内创造的财富,也会在短期内流逝,所有打磨的商品都会死去,只不过时间长短问题。
结语: 《我是开创者》中的不少参与者都是网络的年轻创业人士,这类创业人士年龄轻轻就已经有所收获,其历练早已远超同龄人,照理说对待这种真人秀节目理应愈加从容与冷静,但这场虚拟的比赛却激起出了他们原有些斗志,让大家看到其实求胜心切的焦虑与害怕失败的恐惧才是他们生活的正常状态。
这让我联想到了《网络折叠》中对于创业人士的评价对于仍怀揣梦想的人来讲,年轻和拼搏是一种自发的剥削。
而这种自发的剥削,在网上创业者的身上好像没尽头。